西安附一儿童医院【官网】

更多+最新动态

  • 快速问诊
    给孩子最好的关爱和医疗

  • 预约挂号
    快速预约 便捷就医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多动症 > 正文

    多动症的孩子怎么检查

    多动症的孩子怎么检查,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诊断需综合评估儿童的核心症状、功能损害及共病情况,通常需通过多维度检查排除其他病因并明确症状严重程度。以下从医学评估流程、核心检查项目、辅助诊断手段及鉴别诊断方向进行系统说明:

    一、医学评估流程:标准化诊断框架

    多动症诊断需严格遵循《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或《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标准,主要流程包括:

    临床访谈:医生通过结构化问卷与家长、教师分别沟通,了解儿童在不同场景(家庭、学校)下的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及功能损害程度。例如,询问“孩子完成作业是否频繁因分心中断”“课堂上是否频繁离开座位”。

    症状评估:核心症状需满足以下两类标准:

    注意缺陷:如易分心、难以组织任务、常丢失物品、常回避需要持续注意的任务。

    多动-冲动:如无法安静坐着、常打断他人、难以等待轮次、频繁出现冒险行为。

    症状持续性:症状需持续至少6个月,且在12岁前出现。

    功能损害评估:症状需显著影响学业、社交或家庭功能,例如因注意力问题导致成绩下降,或因冲动行为与同伴频繁冲突。

    二、核心检查项目:多维度数据采集

    标准化量表筛查

    家长/教师版量表:常用范式包括SNAP-IV量表(评估注意力、多动-冲动)、Conners量表(评估行为问题)及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估认知功能)。

    儿童自评量表:如ADHD-RS量表(适用于6-18岁儿童),评估其主观症状体验。

    案例:若家长报告“孩子经常忘记写作业”,教师报告“课堂上平均每10分钟需提醒一次专注”,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同龄儿童,提示需进一步检查。

    认知功能评估

    持续操作测验(CPT):通过电脑程序要求儿童对特定刺激做出反应,检测其注意力维持能力、反应抑制能力及冲动控制能力。

    执行功能测试:如“伦敦塔测验”(评估计划能力)、“数字广度测验”(评估工作记忆)。

    行为观察

    自然场景观察:在教室、操场等环境中记录儿童行为,例如10分钟内离开座位次数、打断他人对话频率。

    实验室模拟任务:如“谜题任务”中观察儿童对复杂指令的执行情况。

    三、辅助诊断手段:排除其他病因

    医学检查

    常规检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铅中毒筛查(排除贫血、甲亢、重金属中毒等躯体疾病)。

    神经影像学检查:头颅MRI/CT(排除脑部结构性病变,如肿瘤、脑积水)。

    脑电图(EEG):排查癫痫发作(如失神发作易被误诊为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评估

    共病筛查:多动症常与对立违抗障碍(ODD)、品行障碍(CD)、学习障碍(LD)及焦虑抑郁共病,需通过心理访谈、量表评估及行为观察进行鉴别。

    发育史回顾:了解儿童早产史、围产期缺氧史、家族精神疾病史(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是否有多动症)。

    四、鉴别诊断:区分相似症状

    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正常儿童的高活动性:通过纵向观察症状是否随年龄增长改善,以及是否影响功能损害程度区分。

    情绪障碍:焦虑症儿童可能因过度担忧而分心,抑郁症儿童可能因兴趣减退表现为注意力下降,需通过情绪症状量表及心理访谈鉴别。

    智力障碍:通过韦氏智力量表评估认知水平,多动症儿童智力通常正常,但执行功能受损。

    特定学习障碍:如阅读障碍儿童可能因学业挫折表现出行为问题,需通过学业成就测试及认知评估鉴别。

    五、诊断结果解读与建议

    诊断结论:需明确症状类型(注意力缺陷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或混合型)及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

    干预建议:

    轻度症状:首选行为干预,如家长培训(改善教养方式)、教师支持(调整课堂管理策略)、儿童社交技能训练。

    中重度症状:需联合药物治疗(如哌甲酯、托莫西汀)及心理行为干预,需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共病处理:针对共病问题制定综合干预方案,如对合并焦虑的儿童进行认知行为治疗(CBT)。

    家长需知:检查注意事项

    多场景信息收集:需同时提供家庭与学校表现,避免因单一场景信息偏差导致误诊。

    避免主观夸大:如实描述儿童行为,避免因过度焦虑而放大症状。

    长期随访:多动症症状随年龄可能变化,需定期复诊评估干预效果。

    多动症的孩子怎么检查,通过系统化的多维度评估,医生可准确判断儿童是否符合多动症诊断标准,并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早期识别与科学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建议家长选择具备儿童精神科或发育行为儿科专业团队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了解更多+科室医生

    孙三侠 / 副主任医师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小儿癫痫、矮...

    刘翠珍 / 副主任医师

    擅长:对儿科常见病、急危重症及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皮肤...

    徐建华 / 主任医师

    擅长:自闭症、发育迟缓、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多动症...